“非盟会议中心”项目设计
新非盟会议中心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设用地约11.3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包括2550座的大会议厅、681座的中会议厅、多功能厅、办公用房、紧急医疗中心、数字图书馆,以及广场、停车场、停机坪、景观等室外工程。新非盟会议中心计划于2008年初开工建设,工期为两至三年。不久前这一项目已举行奠基仪式。
在2007年5月商务部主持的项目方案设计公开招标中,我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成功中标。该方案以“中国与非洲携手,共促非洲大陆的腾飞”为设计主题,在设计中融入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寓意中非之间深厚的友谊,非盟的凝聚力与辐射力,以及非洲的腾飞。
在2007年7月初举行的第九届非盟首脑会议开幕式上,建筑设计院副院长任力之在台上向众多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和领导人就这一项目的设计作了介绍。其模型、效果图也在会场外展出,受到了与会者的关注。
附件:
非盟会议中心项目设计进程简介
项目介绍
援建非盟会议中心是胡锦涛主席去年11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承诺的8方面推动中非关系的政策措施之一,表达了中国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和一体化进程的一贯立场。本项目不仅将是反映中国对外援助建设项目的最高水平,更将成为“亚的斯亚贝巴最高的、标志性的建筑物”,记述中非传统友谊和非洲一体化建设的里程碑事件。
项目选址于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它是埃塞俄比亚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拥有120个国际代表团和大使馆,位于非洲国际外交的最前列,非盟总部和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也长驻于此。非盟方提供约11.3公顷的建设用地,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约4.8万平方米,包括2550座大会议厅、681座中会议厅、多功能厅、主席办公用房、一般雇员办公用房、紧急医疗中心、数字图书馆以及广场、室外停车场、停机坪、景观等室外工程,总投资控制在8亿元人民币。
我们的方案以“中国与非洲携手,共促非洲大陆的腾飞”为设计主题,外观造型具有震撼力,富于感染力;内部功能分区设置合理、实用;设施完善、舒适;各功能分区之间交通便捷、通畅。
建筑体量围绕着同一放射中心发散开来,寓意非盟的凝聚力与辐射力,犹如水滴般不断的发散并放射自身的影响力。建筑群体成U字形,像是一双来自中国与非洲人民的手,合在一起,携手承托起非洲的未来;高耸的主楼仿佛是历史的里程碑,成为城市中的地标建筑;建筑基座可以看作非盟为各国提供的一个展示各国文化乃至非洲文化的舞台,层层递进的台阶形状,呈现一种欢迎的态势,非盟以开放、宽容的态度迎接非洲各国的加入;基座之上的大会议厅与基座脱开,令人产生升腾、跃起的联想,寓意非洲的腾飞。
非盟方面对我们的方案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本设计造型独特、节能、是满足非盟办公和会议等多种使用需要的现代化建筑,设计既先进又实用。
项目进程
2007年2月接到任务后,我们立即前往北京与商务部就各项设计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听取商务部领导的指示和意见。随后组建了一支由设计能力出色的骨干力量组成的团队。
在设计深化过程中,中国与非洲在建筑文化上的差异和对设计的不同理解,进一步启发了我们的设计思路。在征求了在华的各界非籍人士、非洲留学生对本项目的设想和建议之后,我们发现无论专业与非专业人士,对于建筑形态与色彩都具有很高的敏感度,都十分偏爱以圆形为母题的建筑造型,并无一例外的表现出对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的向往,期望援非盟会议中心能够展现非洲的腾飞和崭新的形象。
我们最初的方案是理性而富有表现力的,关注地域文化特质的体现,更力图实现当地材料的运用。在汲取各方意见,并保持最初的设计理念和特色的前提下,我们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将第一轮分离的两个单体调整成浑然一体的造型,并融入圆形的造型元素,寓意非盟的凝聚力与辐射力,最终获得一致的认可。回顾设计的逐步发展,可以发现,方案的整体感越来越强,建筑形象越来越鲜明。
2007年7月,设计院院长丁洁民院长率队前往加纳首都阿克拉,参加非洲联盟第九届首脑会议开幕式。会上,本项目主持设计者、设计院副院长任力之向在座的40多位成员国首脑、领导人介绍了“非盟会议中心”的设计方案。广大与会代表被我们的设计模型所吸引,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与期望,会场中对于本项目评价所用到的最多的词就是“fantastic”;方案中融入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如建筑高度99.9米象征着1999年9月9日“非盟日”、环形的建筑形态寓意了非洲的团结,均得到了一致的好评;新的会议中心典雅而现代的外观、丰富的内部空间以及一流技术设施,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007年7月7日至10日,非洲联盟副主席帕特里克•马兹姆哈卡(Patrick Mazimhaka)一行5人,专程来到同济大学与我院访问。非盟委员会代表团此次专程访华,就由我院承担设计的中国援非项目——“援非盟会议中心”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商谈,并达成一致意见。访问期间,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家伦、同济大学副校长陈小龙分别接见了代表团。7月12日,中非双方在北京签署了设计合同,我院丁洁民院长和任力之副院长参加了签字仪式。
2007年8月,受商务部委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派组前往亚的斯亚贝巴,对援非盟会议中心项目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设计考察。考察组参观了非盟总部现有办公和会议设施、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新会议中心(非盟经常租用的会议场所);现场踏勘了项目建设场地;认真研究和分析了非盟工作组提出的项目建议细则;与非盟工作组就项目建议细则进行了友好会谈;先后与当地职能部门进行了会谈,了解了当地主要基础设施、基建审批情况和建筑材料的供应及市场价格情况。通过此次考察,项目组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基础资料和信息。考察结束归来后,考察组对考察内容做了详尽的整理,并对设计组全体人员做了传达。
2007年8月30日,岩土工程勘察组赴亚的斯亚贝巴进行现场勘察。11月30日勘察工作组完成并提交了勘察报告。
本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设计深度比常规工程要求高,概预算、景观、室内设计都要与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同步完成。在组织管理上,为加强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人员调派,我院组织了以任力之副院长为首的设计工作组,还组织了包括总建筑师、总工程师及各设备工种总工程师在内的高层技术领导,承担本工程各技术工种的主管和审核。
在充分发挥设计院自身力量的基础上,工作组更争取到同济大学建筑、结构、景观、室内、声学、智能控制等多学科的支持,组建了土建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声学设计、幕墙设计等多专业的设计团队,团队间精诚合作、全力以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高效的完成设计任务,并在项目的进程中对各方面的设计细节,从可行性、时间性、经济性、先进性进行比较,提供最佳设计方案,确保项目的建设品质,实现会议中心的建设原则和使用要求。
2007年9月10日,初步设计工作全面启动。在设计院各级领导的关心下,经过全体设计人员的努力工作,11月9日,我院按计划完成初步设计工作。
在商务部援外司领导和中建院专家的关心下,2007年11月23日,商务部援外司、中建院和同济院三方在同济大学设计院会议室签署本项目初步设计内部审查会议纪要,通过初步设计内部审查。2007年12月7日,我院收到商务部援外司关于援非盟会议中心项目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的批复。至此,本项目初步设计内部审查工作顺利结束。
2007年12月8日至15日,非洲联盟副主席帕特里克•马兹姆哈卡(Patrick Mazimhaka)一行10人,专程来到同济大学,就由我院承担设计的中国援非项目——“援非盟会议中心”项目的初步设计进行审查。参加审查会的有援外司、中建院、同济院和非盟方,经过中非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一致意见。12月13日,中非双方在上海签署了‘援非盟会议中心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通过’的备忘录。丁洁民院长和任力之副院长参加了签字仪式。
2007年12月17日,施工图设计工作全面展开。经过90天的辛勤工作,2008年3月17日,我院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并提交中建院审查,2008年3月24日,我院完成修正概算和工程量清单文件并提交中建院审查。
2008年3月30日和31日,援外司领导、中建院专家和我院设计组各专业负责人在北京召开施工图审查会,签署了本项目施工图内部审查纪要,通过施工图内部审查。依据施工图审查纪要要求,2008年4月10日,我院于完成了全套施工图、修正概算和工程量清单文件。
2008年4月12日至25日,我院积极配合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着手编制施工招标文件,并于4月30日前将招标文件发至各投标单位。